
廈門市企業技術中心
壘知集團技術中心于2009年9月認定成立,依托單位為壘知集團(原廈門市建筑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技術中心作為壘知集團科技研發工作的主體之一,是壘知集團發展的源動力,其主要任務與職責為:開展立足于建設領域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科技研究活動;協調生產與應用開發之間的關系,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創新特色的研究活動,實現產業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從事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的科技隊伍,提高集團經濟效益及企業影響力和知名度;積極進行科技交流,以實際科技創新成果促進行業發展、造福人類。
壘知集團企業技術中心作為完善的技術創新部門,具有成熟的組織結構、完善的制度建設、可靠的科研經費保障、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良好的創新環境。技術中心堅持以人為本,完善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依據崗位性質和特點,合理配置不同層次、類別的專業技術人才,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合理利用人力資源。為壯大技術中心的研發實力,近年來投入了數百萬元對技術中心的儀器設備進行了引進和更新,目前實驗室擁有從事領域研究開發的儀器設備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技術中心自成立以來,積極致力于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工作,取得一系列的成果,自主研發和轉化的大部分產品已經達到國內先進、領先水平。
廈門市混凝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廈門市混凝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依托單位為廈門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場所及試驗室面積為2200㎡,擁有逾134臺\套儀器設備,價值200多萬,設備水平達到國內先進。
根據行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中心確立了自己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
(1)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的研制與應用技術:通過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效外加劑,并將其盡快實現產業化轉化,推廣應用到我市重要土木建筑工程中,推動我市建筑技術的發展,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
(2)活性摻合料的生產及應用技術:重點對高爐礦渣、鋼渣及粉煤灰的深度應用進行研究,并盡快實現產業化轉化,推動我市固體廢棄物技術的發展,創造循環經濟模式。
(3)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與應用:提出適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方法和驗收規范;大力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改革傳統商品混凝土的生產,減少水泥用量,增加活性摻合料的用量,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高混凝土使用壽命。
(4)混凝土耐久性的評估與壽命預測:建立混凝土壽命與材料技術指標間的對應關系,加速建立混凝土從強度設計向耐久性設計的轉變,實現高耐久混凝土的可操作和可控制;提出高耐久混凝土的評估新方法;提出符合實際的高耐久混凝土失效機理和壽命預測方程;根據耐久性機理,提出混凝土構筑物的高耐久修補、補強新技術。
中心近兩年科研經費投入接近260多萬,主要用于購置儀器設備、人工及其他支出。在高投入下,研發人員積極性頗高,成果顯著。2012年、2013年,承擔外部(包括省部級、市級)、與企業合作、自主研發項目共計13項,申請各項專利共計13項,其中獲得授權發明專利共計6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項,獲獎成果3項,獲得廈門市優秀新產品獎1項及認定高新技術產品4項,發表各類論文共計16篇,其中EI收錄1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中心已實現多項科研成果的工程、產業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轉化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作為省市級資質兼備的混凝土領域科研平臺,中心已成為重要的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平臺,在解決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問題的研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福建省混凝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福建省混凝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由廈門市混凝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升級成立,依托單位仍為廈門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心根據行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已從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擴散到預拌砂漿、加氣混凝土砌塊、混凝土結構工程技術理論等研究方向,并不斷結合自身特點,努力推動建筑行業技術進步,成為我市建筑領域重要的科研開發、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科技平臺。
(1)通過依托建科院的技術力量和資源、產業優勢,提高中心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加速了工程化科技成果輻射與擴散能力;
(2)中心對行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①豐富行業產品,與其他公司聯合開發了綠色高性能混凝土、Point-400S型緩凝高效減水劑等多項新產品;②促進行業科技進步,與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材所等多家科研單位,聯合編制了多項工程技術標準;
(3)中心設備齊全,在滿足自身科研同時,為企業間科研工作提供試驗場所,同時為外部企業及高校服務;中心依靠其在混凝土工程技術領域的優勢,常年開展對外檢測及技術服務。一方面開展行業內急需的各類技術人員和技術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另一方面開展信息交流活動,建立信息資料庫,為行業及其它機構提供科技咨詢服務,并結合工程實際,解決工程應用難題。
(4)本中心作為我市行業學術思想和先進技術的交流平臺,舉辦和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會和研討會。
經過兩年來的發展,中心已形成了一支實力雄厚、技術過硬、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研發團隊。借助建科院的行業影響力,在技術創新合作和成果轉化方面,中心實現了全方位的產學研合作,加快了研究成果轉化速度。在對產業的促進方面,中心通過提供公共研究平臺、技術培訓、學術交流和研討等多種手段促進產業的科技進步和產業技術升級。
廈門市建筑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廈門市建筑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依托單位為廈門市工程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辦公場所及試驗室面積為1700㎡,擁有80多臺\套儀器設備,價值500多萬,設備水平達到國內先進。
中心研發項目范圍包括建筑節能檢測、建筑能效測評、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建筑系統集成與評估、建筑節能新產品開發與應用等多個方面:
(1)建筑節能檢測成套技術。包括建筑圍護結構性能檢測技術、用能設備性能檢測技術、智能化系統性能檢測技術、建筑環境測試技術;
(2)建筑能效測評技術。包括圍護結構能效測評技術、用能系統能效測評技術、可再生能源系統能效測評技術、建筑綜合能效測評技術;
(3)既有建筑節能成套技術。包括建筑能耗監測技術、建筑用能診斷技術、用能系統節能改造技術、圍護結構節能改造技術、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技術;
(4)綠色建筑系統集成與評估技術。包括建筑環境模擬與控制改善技術、綠色建筑規劃與設計技術集成、綠色建筑施工技術集成、綠色建筑運營技術集成、綠色建筑評價與標識;
(5)建筑節能新產品開發與應用技術。包括節能墻體材料開發與應用、節能屋面材料開發與應用、節能門窗開發與應用、用能設備智能化控制系統開發與應用。
近幾年來,中心面向我省和我市建筑節能發展的需要,從產品、技術、政策與工程管理各方面推進建筑節能工程發展,投入大量科研經費。在成果轉化方面,建筑能效測評、建筑門窗幕墻檢測、建筑節能檢測、建筑空調檢測、綠色建筑咨詢等多項技術服務實力日趨提高,轉化的成果效益顯著。廈門市建筑節能工程技術中心已成為我市建筑節能領域重要的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基地,在解決行業安全關鍵、共性技術問題的研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對其它行業的技術進步起到了促進作用。
福建省建筑節能產品與檢測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福建省建筑節能產品與檢測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12月,由廈門市建筑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升級成立,依托單位仍為廈門市工程檢測中心有限公司。
中心依托廈門市工程檢測中心有限公司積極開展工程檢測、鑒定及服務,目前已經擁有一支裝備精良,測試手段完備,測試項目齊全的智能化、科研化的專職檢測服務團隊,已經能夠面向行業提供建筑節能領域的產品性能、質量評定等測試服務工作。目前對外測試服務項目有:智能建筑的綜合布線工程、網絡性能、電能質量鑒定和測試;建筑能效測試與評價;低壓電器、電線電纜檢測;幕墻、門窗三性測試;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測試;建筑節能材料性能測試;暖通空調性能測試;建筑節能優化設計;綠色建筑認證咨詢;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技術服務。
與此同時,中心本著統一管理、科研條件共享的原則,積極開展公共服務,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1)為行業內中小企業的產品研發提供技術平臺:由企業直接以橫向課題的方式委托中心進行產品研發,或由中心提供技術指導和硬件設施,吸引外來技術人員到中心從事研發工作。
(2)提供建筑節能相關技術知識培訓:包括外墻保溫隔熱技術、幕墻門窗隔熱保溫技術、節能建筑評價等專題培訓。
(3)提供建筑節能工程測試服務:包括建筑墻體、屋面、幕墻、門窗、照明以及通風空調等方面材料質量和構件性能的測試。
中心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引進、交流人才,采用導師制的方式推行內部人才的培養,通過老骨干的傳、幫、帶培養新的技術骨干。另外,中心還經常主辦或參加各類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擴大研究人員的知識面,提升科研人員的研究水平。中心以科研成果為基礎,以成果轉化為目標,以向全行業提供技術服務為收入來源,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在推進綠色建筑、建筑節能、低碳經濟,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實現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